买房还是移民?这个最近在朋友圈被刷屏的话题,也是北京的金融业高管徐女士所纠结的: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发展,花400多万元买一套约50平方米的学区房;用差不多的资金投入办移民。
如果选择买学区房,就要承受比附近二手房高出每平方米三四万元的;移民也并非想移就能移,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徐女士都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带女儿参加繁重的课外辅导。
“无论选择哪一样,都要费尽心力及财力,很累,但真的没办法。”徐女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加上舞蹈、钢琴等四类教育培训,我们每个月(两个孩子)的教育支出已经8000多元了。”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刺激着几大产业的迅猛发展。首先,学区房一直是房产交易市场的暖冬产品,受二手房升温及“二孩放开”等影响,目前的学区房咨询量明显上升;其次,随着“移民爸爸”放弃买学区房,选择移民的故事被大量转发后,包括徐女士在内的不少家长也动了移民的念头;此外,2007年达到1238亿元规模的课外辅导市场,2015年已经突破了6000亿元。
买学区房还是干脆移民
徐女士的大女儿快6岁了,小女儿3岁多,如果花400多万买下学区房能同时解决两名孩子的读书问题,这自然是首选。
“现在我们比较纠结的是从去年开始,一些学校就开始实施‘同一住房地址6年内只允许1个孩子登记入学’的规定了,如果有多名适龄儿童申请入学,住房产权人必须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我们第二个孩子是挂靠在非直系亲属家的,能不能入学就得看本学区学位是否有多余的。”徐女士苦笑道。
更让徐女士被动的是,就在她盘算着花400多万只解决一个孩子的入学问题值不值时,由于学区房需求旺盛,房东“跳价”了。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北京的学区屋价格2015年以来涨幅不小。对口西城区大热的宏庙小学的某小区,2015年1月的成交价为每平方米9万元左右,而目前该小区在二手房中介的挂牌价均超过了每平方米14万元;海淀区的某学区房2015年1月的成交价为每平方米5万元左右,而目前该小区的挂牌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七八万元;朝阳区某学区2015年1月的成交价为每平方米4万元,如今的挂牌价格已经7万上下了。
“学区房的价格一般高出附近二手房(每平方米)好几万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考虑是不是买一套,原因很简单,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相对不错的教育资源。”徐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2014年,一项北京教育资源的非官方排名显示,西城、东城与海淀被认为是三大强区,而且按照教改,有直升的政策。因此,如果通过购产能使孩子一直在好学校里学习的话,对于家长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毕竟学区房增值的概率目前依旧高于贬值。
“好的学校、好的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再努力一把,孩子最关键的时间段里,这无疑是风险最小的一种方式。”善于理财的徐女士分析道。
但徐女士所在的妈妈群里探讨的是另一个话题:花数百万元为孩子解决最起码的教育公平的问题,是否值得?
妈妈群中有两种观点:一是觉得不值,几百万完全可以办移民,如果孩子有了绿卡,除了享有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外,未来读国外高校的学费也只是国际留学生的1/3,并可以申请奖学金,毕业后的就业门槛和选择面也比留学生更广,还为全家一起移民提供了可能;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内学习更好,虽然能否成才依旧与“拼爹”脱不了干系,但将孩子教育成一个能自食其力且具有责任感的人也是一种挑战,毕竟社会在进步。
结果,支持教育移民的妈妈依然占多数,但基本都是有着较好经济环境的家庭。
《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显示,80%的中国富豪计划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同时中国千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8岁,亿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6岁,出国低龄化趋势明显。相关移民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正经历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第四次移民大潮,调查数据显示,教育依旧是中产阶层移民的初衷。
课外教育月支出超8000元
徐女士在纠结的同时,孩子们的教育一点都没耽误,声乐、舞蹈、美术等业余培训一个也没落下,“竞争太激烈,不课外培训是不行的。”
虽然学校规定不能给学生额外增加作业,但对老师的考核却依旧以升学率和成绩为主。此外,近年来,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敲门砖”从特长变为学科测试,同样在催热课外辅导市场。
目前,徐女士每个月的课外教育支出已经超过8000元。有研究显示,课外补习费近年来成为家庭教育支出重头,76%的家庭年均支付子女课外补习费达到3820元,其中最高的达到年均8万元。
早在2014年,相关调查就显示,中国有70%的中小学生正在上课外辅导,重点城市普及率达到了90%。被调查的家长中有三分之一愿意为子女每年上万元的辅导费埋单。
不过,去年以来,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在线教育热了起来。
“相比线下教育,线上没有时空限制,老师和学生节约了大量的交通和时间成本,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猿辅导最早的英语晨读专题课是早上5点半,学生可以边起床边听老师朗读英文,这样的课程安排是线下教育很难实现的。”猿题库品牌公关总监黄敏慧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及规模化红利,在线教育的成本要低。
一名在线教育老师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今年以来热度不减的小升初课外辅导为例,班级制的小升初课程一年语、数、英三科要1万多元,一对一辅导形式则要4万多元;如果选择在线教育,学生只需花费1元、5元和9元的价格,就可以听到优秀老师的直播课程,“当然,在线老师每月拿到8000~10000元是很正常的。”他说。
对于“天价在线教师最高时薪达25000元”的争议,该老师认为,“你可以捧着网红让她月入百万,为何不能允许凭真本事吃饭的在线教师有高收入?”
无论是教育培训市场的有益补充还是搅局者,在线教育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千亿市场前进。
作为家长的徐女士则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兴起都有其理由,在线教育同样如此,但若在线上、线下两者之间选择的话,依旧会给孩子选择线下辅导。“首先要肯定线上教育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优势,但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与学生无法第一时间产生交流,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回馈,尤其是对孩子学习自控力是非常大的考验,对于自制力不够的学生,网络授课的监督是个大问题。”她说。
中国家长有多累
三年前,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调查就曾在网上热传。榜单上,前三名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生育成本(怀孕到大学毕业,下同)分别为276万元、247万元以及216.1万元。
该榜单引发的争议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以后谁还能养得起孩子?尤其是年收入10万元左右的家庭。
徐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她给每个孩子在教育及生活方面的储备金在200万元左右,“这是她们从出生到18岁成年的计划投入。我想,这个数字在我所熟识的所谓中产阶层收入家庭中属于正常的。”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随机在身边的几个妈妈团里调研发现,一个孩子的生育成本花费上百万属正常,且教育支出约占80%。
“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相对而言算是高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本报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在美国,年收入6.15万~10.65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家庭,若有一个2013年出生的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4.53万美元,开支占最大比例的是住房,约占30%。
中国教育支出的情况与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生育儿女的支出似乎不相上下,但熊丙奇认为,“美国的总支出中,其中很大部分是购房的支出,如果我们把购房与租房的支出也算进去的话,中国家庭的生育支出就不得了了。”熊丙奇表示。
徐女士也给本报记者算了笔账,如果加上房产投入的话,她在两个孩子教育上的支出就上千万了。
“所以有时候为了自我安慰,得另有比较方式,我所知道的是,日本的花费也很高,光是孩子的抚养费和教育费大概就要花3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70万元,但一切为了孩子,无论怎样的投入,都是要做的,谁让你是家长,这是责任的一部分。”徐女士说。